python实现下的四柱八字

计算八字的算法研究

本文用python的代码实现了计算八字,这是自己开发的,开放出来供大家研究学习。
以下也是基于jupyter notebook导出的,所以,保持原样,可读性更高。如果不是技术开发人员阅读可能会有些障碍,不过,那就pass掉代码块就行了。
首先,要想算出准备八字,就要搞清楚临界点的问题。比如,2024年是甲辰,但当输入2024.1.1时,输出却变成了“癸卯甲子甲子甲子”。这是为什么,因为,目前农历(阴历)还未过2023年。所以,在计算时要先把年从阳历转成阴历。
所以,先从这个小算法开始。

from lunardate import LunarDate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def convert_solar_to_lunar(year, month, day):
    solar_date = datetime(year, month, day)
    lunar_date = LunarDate.fromSolarDate(solar_date.year, solar_date.month, solar_date.day)
    return lunar_date
solar_year = 2024
solar_month = 1
solar_day = 1
lunar_date = convert_solar_to_lunar(solar_year, solar_month, solar_day)
print(f"阳历 {solar_year}-{solar_month:02d}-{solar_day:02d} 对应的农历是 {lunar_date.year}年{lunar_date.month}月{lunar_date.day}日")

阳历 2024-01-01 对应的农历是 2023年11月20日

def get_bazi(year, month, day, birth):
    # 首先要年转成阴历,并且只在计算年柱时用阴历
    lunar_date = convert_solar_to_lunar(year, month, day)
    only4y = lunar_date.year
    
    # 计算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年柱
    year柱子 = get_year_column(only4y)
    # 计算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月柱
    month柱子 = get_mon_column(year, month)
    # 计算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日柱
    day柱子 = get_day_column(year, month, day,birth)
    # 计算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时柱
    time柱子 = get_time_column(year, month, day, birth)
    return year柱子 + month柱子 + day柱子 + time柱子
def get_year_column_1(year):
    # 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天干
    tiangan = [ "庚", "辛", "壬", "癸","甲", "乙", "丙", "丁", "戊", "己"]
    # 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地支
    dizhi = ["申", "酉", "戌", "亥","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 计算天干
    tiangan_index = year % 10
    tiangan = tiangan[tiangan_index]
    # 计算地支
    dizhi_index = year % 12
    dizhi = dizhi[dizhi_index]
    return f"{tiangan}{dizhi}"
def get_year_column(year):
    # 计算天干
    tiangan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计算地支
    dizhi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 计算天干
    tiangan_index = (year - 4) % 10
    tiangan = tiangan[tiangan_index]
    # 计算地支
    dizhi_index = (year - 4) % 12
    dizhi = dizhi[dizhi_index]
    
    return f"{tiangan}{dizhi}"
def get_mon_column(year, month):
    # 计算天干
    tiangan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计算地支
    dizhi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 计算天干
    tiangan_index = (year - 4) % 10
    midMonth = tiangan_index * 2 + month
    midMonth = midMonth % 10
    
    # 平闰年校验
    if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or year % 400 == 0:
        # print(year, '是闰年')
        if month == 1 or month == 2:
            midMonth = midMonth - 1
            month = month - 1
    tiangan = tiangan[midMonth]
    dizhi = dizhi[month]
    return f"{tiangan}{dizhi}"
def get_day_column(year, month, day, birthtime):
    # 查表
    # 创建一个空字典
    calendar = {}
    # 填充数据
    calendar[1] = "甲子"
    calendar[2] = "乙丑"
    calendar[3] = "丙寅"
    calendar[4] = "丁卯"
    calendar[5] = "戊辰"
    calendar[6] = "己巳"
    calendar[7] = "庚午"
    calendar[8] = "辛未"
    calendar[9] = "壬申"
    calendar[10] = "癸酉"
    calendar[11] = "甲戌"
    calendar[12] = "乙亥"
    calendar[13] = "丙子"
    calendar[14] = "丁丑"
    calendar[15] = "戊寅"
    calendar[16] = "己卯"
    calendar[17] = "庚辰"
    calendar[18] = "辛巳"
    calendar[19] = "壬午"
    calendar[20] = "癸未"
    calendar[21] = "甲申"
    calendar[22] = "乙酉"
    calendar[23] = "丙戌"
    calendar[24] = "丁亥"
    calendar[25] = "戊子"
    calendar[26] = "己丑"
    calendar[27] = "庚寅"
    calendar[28] = "辛卯"
    calendar[29] = "壬辰"
    calendar[30] = "癸巳"
    calendar[31] = "甲午"
    calendar[32] = "乙未"
    calendar[33] = "丙申"
    calendar[34] = "丁酉"
    calendar[35] = "戊戌"
    calendar[36] = "己亥"
    calendar[37] = "庚子"
    calendar[38] = "辛丑"
    calendar[39] = "壬寅"
    calendar[40] = "癸卯"
    calendar[41] = "甲辰"
    calendar[42] = "乙巳"
    calendar[43] = "丙午"
    calendar[44] = "丁未"
    calendar[45] = "戊申"
    calendar[46] = "己酉"
    calendar[47] = "庚戌"
    calendar[48] = "辛亥"
    calendar[49] = "壬子"
    calendar[50] = "癸丑"
    calendar[51] = "甲寅"
    calendar[52] = "乙卯"
    calendar[53] = "丙辰"
    calendar[54] = "丁巳"
    calendar[55] = "戊午"
    calendar[56] = "己未"
    calendar[57] = "庚申"
    calendar[58] = "辛酉"
    calendar[59] = "壬戌"
    calendar[60] = "癸亥"
    dicf2 = {}
    dicf2[18] = 25
    dicf2[19] = 9
    dicf2[20] = 54
    dicf2[21] = 39
    dicmon = {}
    dicmon[1]=1
    dicmon[4]=1
    dicmon[5]=1
    dicmon[3]=0
    dicmon[2]=2
    dicmon[6]=2
    dicmon[7]=2
    dicmon[8]=3
    dicmon[9]=4
    dicmon[10]=4
    dicmon[11]=5
    dicmon[12]=5
    yearfront2 = int(str(year)[:2])
    yearlast2 = int(str(year)[-2:])
    isdoublemonth = 30 if month % 2 == 0 else 0
    # (month/2==0)?0:30
    # 主公式
    ret = yearlast2 * 5 + int(yearlast2/4) + dicf2[yearfront2] + day + isdoublemonth + dicmon[month]
    # 平闰年校验
    if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or year % 400 == 0:
        # print(year, '是闰年')
        if month == 1 or month == 2:
            ret = ret - 1
    # else:
        # print(year, '是平年')
    retindex, retyu = divide_remainder(ret, 60)
    if retyu:
        retindex = retyu
    # 计算天干
    # tiangan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计算地支
    # dizhi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 计算天干
    # tiangan_index = (year - 4) % 10
    # tiangan = tiangan[tiangan_index]
    # 计算地支
    # dizhi_index = (year - 4) % 12
    # dizhi = dizhi[dizhi_index]
    day柱子 = calendar[retindex]
    return f"{day柱子}"
def divide_remainder(num, divisor):
    # 使用 divmod 方法获取整除结果和取余结果
    result, remainder = divmod(num, divisor)
    if remainder:
        return result, remainder
    else:
        return result
def get_time_column(year, month, day, birth):
    # 计算天干
    tiangan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计算地支
    dizhi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hour = None
    # if birth >= 100:
    hour = birth / 100
    # else:
    #     return
    
    if hour > 24:
        return
    # 时地支
    时辰 = None
    if hour < 1:
        时辰 = "子"
        hour_old = 1
    elif hour < 3:
        时辰 = "丑"
        hour_old = 2
    elif hour < 5:
        时辰 = "寅"
        hour_old = 3
    elif hour < 7:
        时辰 = "卯"
        hour_old = 4
    elif hour < 9:
        时辰 = "辰"
        hour_old = 5
    elif hour < 11:
        时辰 = "巳"
        hour_old = 6
    elif hour < 13:
        时辰 = "午"
        hour_old = 7
    elif hour < 15:
        时辰 = "未"
        hour_old = 8
    elif hour < 17:
        时辰 = "申"
        hour_old = 9
    elif hour < 19:
        时辰 = "酉"
        hour_old = 10
    elif hour < 21:
        时辰 = "戌"
        hour_old = 11
    else:
        时辰 = "亥"
        hour_old = 12
    # print(时辰)
    # 时天干
    day_tg = get_day_column(year, month, day, birth)[0]
    hour_tg = None
    if day_tg == '甲' or day_tg == '己':
        hour_index, yu = divide_remainder(hour_old, 10)
        if yu:
            hour_index = yu
        # print(hour_index)
        hour_tg = tiangan[hour_index - 1]
    if day_tg == '乙' or day_tg == '庚':
        hour_index, yu = divide_remainder(hour_old, 10)
        if yu:
            hour_index = yu
        hour_tg =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甲", "乙"][hour_index - 1]
    if day_tg == '丙' or day_tg == '辛':
        hour_index, yu = divide_remainder(hour_old, 10)
        if yu:
            hour_index = yu
        hour_tg =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hour_index - 1]
    if day_tg == '丁' or day_tg == '壬':
        hour_index, yu = divide_remainder(hour_old, 10)
        if yu:
            hour_index = yu
        hour_tg =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hour_index - 1]
    if day_tg == '戊' or day_tg == '癸':
        hour_index, yu = divide_remainder(hour_old, 10)
        if yu:
            hour_index = yu
        hour_tg =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hour_index - 1]
    # 计算天干
    tiangan_index = (year - 4) % 10
    tiangan = tiangan[tiangan_index]
    # 计算地支
    dizhi_index = (year - 4) % 12
    dizhi = dizhi[dizhi_index]
    return f"{hour_tg}{时辰}"
print(get_bazi(1980,10,23,2230))

庚申丙戌己巳乙亥

print(get_bazi(2011,4,12,1508))

辛卯壬辰丁酉戊申

print(get_bazi(2024,1,1,0))

癸卯甲子甲子甲子
* * *
### 加入五行映射的算法

def handlwuxingbybazhi(bz):
    print("八字:"+bz+"\n")
    
    ret1 = None
    tgls = {}
    tgls['甲']="阳木"
    tgls['乙']="阴木"
    tgls['丙']="阳火"
    tgls['丁']="阴火"
    tgls['戊']="阳土"
    tgls['己']="阴土"
    tgls['庚']="阳金"
    tgls['辛']="阴金"
    tgls['壬']="阳水"
    tgls['癸']="阴水"
    
    
    dzls = {}
    dzls['子']="阳水"
    dzls['丑']="阴土"
    dzls['寅']="阳木"
    dzls['卯']="阴水"
    dzls['辰']="阳土"
    dzls['巳']="阴火"
    dzls['午']="阳火"
    dzls['未']="阴土"
    dzls['申']="阳金"
    dzls['酉']="阴金"
    dzls['戌']="阳土"
    dzls['亥']="阴水"
        
    
    ret1 = tgls[bz[0]]+","+dzls[bz[1]]+","+tgls[bz[2]]+","+dzls[bz[3]]+","+tgls[bz[4]]+","+dzls[bz[5]]+","+tgls[bz[6]]+","+dzls[bz[7]]
    os = set()
    os.add(tgls[bz[0]][1])
    os.add(dzls[bz[1]][1])
    os.add(tgls[bz[2]][1])
    os.add(dzls[bz[3]][1])
    os.add(tgls[bz[4]][1])
    os.add(dzls[bz[5]][1])
    os.add(tgls[bz[6]][1])
    os.add(dzls[bz[7]][1])
    
    aa=["金","木","水","火","土"]
    for i in os:
        aa.remove(i)
    
    print("五行:"+tgls[bz[4]][1]+"命")
    print("五行缺:")
        
    print(aa)
    return f"{ret1}"

应用示例

print(handlwuxingbybazhi(get_bazi(2017,2,6,1130)))

八字:丁酉壬寅甲子庚午
    
    五行:木命
    五行缺:
    [‘土’]
    阴火,阴金,阳水,阳木,阳木,阳水,阳金,阳火

print(get_bazi(2024,1,1,0))

癸卯甲子甲子甲子



	

人不要过早的通透

子日:“不愤不启,不恲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同时又读到了陈丹青的语录:人不要过早的通透。

就有点感触了。因为,过早的通透让人生本没什么意义这个真理变得更实际。

有时,在教育孩子上,确有其难。一方面希望孩子早日领悟人生,停止玩乐,浪子回头。

但在孩子不愤,不恲之时,家长确好难不去不启和不发。高了说毕竟亲生的,自己的作品……

低了说,这是自己生活的环境,自己的价值观和他们相辅相成。

这不同于和光同尘,因为,子日:子不教父之过。  

你怕不怕,N年之后,别人扔你一句这个,让你众叛亲离!

不要当生活的旁观者,夫唯不争,莫有与之争。作的更好,不为别人,只为取悦更好的自己。

然而,对于通透,我的个人理解可能过于深刻了,或者过于肤浅。

事实上,孩子早悟,也可能更早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的意义。

所以,如果终究要卷的话,早卷好过于晚卷。

42岁生日感言

昨天刚过完42岁的生日,想到‘不惑’二字。感触良多。

当中年时,会接受很多认知。比如,天命和社会,以及人性。

不再愤懑,争论,嫉妒……

世间之事,存在即合理!

人们只会在自己的认知中评判事情,理解人和事。

你没有成为曾经梦想中的那个人,或许有着结构性的问题。

或许这不是问题,或许没有过梦想。

因为,如果是因为慈而不掌兵,因为义而不去掌财。那么,你固穷着。

那么,从国学角度,你已经大成。老子,孔子在世,你能座上宾。但社会角度呢?

家庭角度呢?一定也收获着你应该得到的。

自古以来,求财未必能得财,但求仁一定得仁。孟子提出人要有四端之心。

四心
四端
恻隐心
仁之端
羞耻心
义之端
辞让心
礼之端
是非心
智之端

仁为首位。后世之人在此四心上用功夫自省,则善哉!

中年的最高智慧,可能就是同时拥有出世的境界和入世的手段。

不惑不是让你消极,就像无为不是让你躺平。

知常放下,为而不争。

颇像另外两句:

淡近名利,宁静致远。

人生是一场长跑,转弯就出现新的路标。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我故意调整了后两个新的顺序。因为,只有又日新,才能日日新。

因为,温故而知新,绵绵不断。

从君犬力巧到窘突穷窍

楔子

从君犬力巧到窘突穷窍。多了四个穴字头而已。但意义非凡。

悟字是本人爱好,象形文字是千年来中国人使用的语言,我不是历史老师,更不是语言学家,但仅是边用边悟,这便是每个中国人原生的权力。

从君犬力

这好似一句成语,算我自创的。就和不觉明厉一样都不是成语,就是用现代人最肤浅的解读就行了。为了所追随的人效犬马之力。这好比下属给老总画饼的感觉,不对,因为饼的成色不多,只是一种表衷心吧。

当你跟对了人,就是值得的,你即使不被重用受到些委屈,不过,只要有上应和正应,你至少不会被玩死。

当你跟错了人,那么,君犬力就变成了 窘突穷。

因为,你被套路了,被蒙昧了,被压在了五行山下了,无出头之日也。生活迫,屌丝围,依然苦。

所以这个时候使用的力都是蛮力,并非有更丰硕的回报。

大家一定听过,

“富有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

当然有时把“术数”理解成天命数理。总之,大家此时一定会认为,所有的穴字头都是负能量的吧?古人造字会如此的作法吗?易经的基本原理就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所以,那么哪个字会让穴字头逆袭,引领穴字头的屌丝们革命。那就是窍。

人要越活越明白,

越通透,

越豁达,

越深刻,

那便是开窍。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即是巧!变即是易。

开窍至道

认知和魄力有如阴阳。有人认知很高,但身体沉重,步阀缓慢。有人魄力有余,但井底之蛙。

而当认知达到更高层时,反而生成另外的一种力,而非魄力了。无法描述的力。

拜读老子—-三知三守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老子
知其雄(知道阳刚的雄健),
守其雌(却甘愿安守雌柔),
为天下溪(好比天下的溪流)。
为天下溪(成为天下的溪流),
常德不离(自然之德陪伴左右),
复归于婴儿(这样就能回复婴儿般的纯真自然)。
知其白(知道光明在那里),
守其黑(却安于暗昧之处),
为天下式(甘愿做天下人的榜样)。
为天下式(成为天下人的榜样),
常德不忒(自然之德不会丢失),
复归于无极(这样就能回复到最初的无极状态)。
知其荣(知道荣耀的珍贵),
守其辱(却能守得住耻辱),
为天下谷(就像天下的虚谷一样)。
为天下谷(天下的虚谷容纳万物),
常德乃足(自然之德才能富足),
复归于朴(这样就能回复到返朴归真的境界)。
朴散则为器(这种品质的人到哪里都是成大器者),
圣人用之(圣人如果用他),
则为官长(会让他做领导),
故 大制不割(所以完善的制度是自然而成的,是不可分割的)。
这一章的中心思想是用三知三守来阐述不争、无为、静虚的‘道’! ‘老子’即看到了人们的正反两面;世人都追求刚强、光明、荣耀,而‘老子’却认为雌柔、黑暗、耻辱也是应该坚持的。他希望人们像出生的婴儿那样不为荣辱所惑,无私无欲,纯朴无邪。 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老子’反对利用仁、义、礼、智、信这些概念去约束人、塑造人,他认为这些外部的约束只会扭曲人的本性,只是小道而。只有顺从自然、顺从道,才是永恒的德行。完善的制度也应该是这样,包含事物的不同方面,而不是割裂分隔的! 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对于‘阴柔’有很多赞扬。如之前的章节: “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第四章:渊兮似万物之宗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这里有柔、婴儿、玄牝、渊、水等字眼都能说明老子看待事物的全面性,因为‘道’包含阴阳,必须有两面性,人应该也是这样! 做人既要有美好的理想,也要有包容当前的不足,这就是‘知其白,守其黑’,要能看到人性的光明,也要正视人性黑暗,只有这样才能为天下人的模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不能过于偏激。 这里说的‘知荣守辱’,也是一种心胸。向往荣耀,也要能坚守耻辱,这样的人才能展现远大报复!很好理解,比如韩信的‘胯下之辱’,如果当时韩信一怒杀了人,很可能就成了囚犯,哪有后来的‘兵神韩信’!再比如勾践当时的不屈服,哪有后面的的卧薪尝胆复国的机会。所以说‘知荣守辱’很是重要! ‘老子’说“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一种状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大器。这里的无极、朴也说明了内心的静虚和纯朴,只有这样才能近于‘道’。 做人应是一种复归,应是一种超越,是在经历、知道、体验、饱尝、失去之后的重新获得,那是不同的生命状态,那也是人的觉醒! 老子本章阐述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是一种知阴阳、知进退、无为合道的处世哲学。只有这样才能返璞归真,超越自我! 结构解读
阴极
核心式(个人领悟关键)
阳极
雄雌
黑白
荣辱
婴儿
无极
由太极过渡到无极,把中间那条界限化掉。太极,是没有玄的,实际上它没有玄。 阴中含阳,阳中包阴。其状态如同混沌已经初判了一样,所以我们不可能在玄上逗留很久。就是这个东西你不可能把它分割开来的。你一分割,它就不成为道了。 以下转来,深以为是
任何事情都是比较而存在的。你看第二章,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 连用了六个相,它实际上就是叫你比较。 整个宇宙,都是比较而存在的,你不能单纯的提倡哪一个问题,撇开其他的问题。实际上现在科学犯的毛病就是这个毛病。 今天讲的两章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修道中很容易犯的弊端。在未来的世界,未来的人中间,所要产生的基本理念,都要从这两章中产生出来。 我们在这个自然中间生存,或者是修道,都存在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你的创建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很多人他没有创建意识,他只能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跑。人家说什么,他就也说什么,人家理解什么,他也跟着理解什么,这是一类。 但是有的人他根本就不用跟着人家跑,他就知道我自己应该怎么想,应该怎么做。像这样的人他境界肯定就高一层了。 有的人,他是学了古人的经验,就像现在很多人在提倡读经运动一样,古人把他的许多生存经验写成了书,写成了经文,你去背它。你背时间长了以后,你就形成了圣人那种行为方式,但这个行为方式毕竟是它阳性的那一面,这就和师父在这个地方讲的式,大相径庭。 从这一点上来说,一般学而知之的人,他就没办法得道。因为他的创建意识没办法溶进阴性的那一面去。从阴性的那一面,他不容易获得谷的那种效应。他没有回应,就是他虚无的一面没有精神,这个精神实际上就是圣人的,你最后就没有自己的立足点。 过去师父就把这个叫境地,境地这个东西很重要。你完全按别人的去修,到最后你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了。 你头脑中都是人家的思想,那个时候你根本就修不下去的,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读书读多了,经文看多了,最后他就有依赖性,信佛的人也是这样。他每天读经也好,念佛也好,烧香也好,磕头也好,搞来搞去,最后都是佛说的,菩萨说的,要他自己说呢?他说不会说。 你既然不会说,那你怎么还有自己哪?没有了。那你只能根据佛祖说的,你跟着佛祖的影子,然后再去学佛。实际上作为佛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 佛性平等,佛性既然每个人都有,那就没有分别。那么他自己如果要有创建性的话,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说自己的话,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自己修练自己的成果,最终你才能够成就真正的佛。 有的人就说,好像一个住持就能修成菩萨果位,游方的和尚就永远都沾不上边。这明显的是给人一种思维上的错觉,这种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的。 你看那个济公和尚,一辈子在灵隐寺里面,也没做过住持,他是最大的佛,最大的菩萨。当然济公式民间所造出来的一个比较好的形象,是民众对佛教组织中保守势力的一种嘲笑。你看,真正是佛的人,他是没有任何讲究的,所以说济公,他是道家人物。 问: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为要妙。这句话,按大多数人的解释,是否也可以说得通? 通,肯定是说得通的。还是那一点,还是个“式”的问题,因为阳性的一面肯定有阳性的说法了。 但你要抱什么?你要抱阴性的一面。你永远不要搞忘了这个式,式是个立足点。 这个你没看清楚或者你没想过的话,最后你自己就飘逸了。那你看这个版本,人家是这么说的,那个版本又是那么说的,就像xx老师一样,他把每个版本都考证过了,考证来考证去有什么意义呢?把古人的话一看你就知道,噢,有很多字是相通的,很多意思很模糊,特别是他现在搞的一个版本,长沙的甲本吧? 很多字,意思尽管看起来相反,但是它的含义不一定相矛盾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式的原因。因为这个式里面本身有阴阳两重性,他说了阳性的,然后他也说阴性的。然后他告诉你,阳性的一面是怎么表现的,阴性的一面是你的根子,你不能把它放到旁边不管。 常人一般抱去抱来,都是抱住了阳性的东西,对阴性的他根本都不去理解。 你比方说,对于师这个问题,我们犯的错误,实际上都是这个错误。看到一个老师就盲目的崇拜,就以为能够从师傅那个地方学到一些东西。你学到学不到呢?学不到的。 当初xxx,她对x 老师非常崇拜,要不然她怎么会在她家住三个月?可以这样说,是供养了三个月。专门请个保姆去照看她。这叫贵师,他不爱其资了。 尊师不等于贵师,贵跟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过去有句话,叫做言语道断。就是你只要开口说话,道的基本性质就丧失了。靠语言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解释不了的。像我们现在只能说是抱着学生的角度、做弟子的角度,慢慢的去想,大概有哪些观点是我自己能够认识到的。 是不是能依靠别人的意识去认识这些问题呢?不是的。我要靠自己去认识。你多几个自己去认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噢,问题不是那样。 我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所以对师的尊重要放到内心,认真地去体悟为师的隐衷。 也就是“师不为师,众人为师”。从大众和万物这些对立面中,去体察大道之为师。 同时对所有获得的任何教益,都要若即若离,不可偏爱,只可无心而应。这样,即使你心中知道很多事情和要窍了,可是你的外表仍然显得迷迷登登,谓为大智若愚,这才是修真者求师问道的玄妙之地界。谁能解否? 当年我是这样写的,我想这句话拿到现在来说,也能解答您的问题。 《道德经 》大家要学、要看、要听,大家还是要自己动动脑筋。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的实践一定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实践基础实际上就是你信息量多和寡的问题。 如果你信息量很多的话,你就可以从信息量中比较出来师父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你的信息量太寡了,或者你太执着了,你执着于一个想法,你就很难以知道老子本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换一个角度呢?就是上一章讲的最后一个道理,你颠倒总是有好结果的。为什么有好结果呢?最起码有一个新品种产生。 所以说任何事情他都是矛盾,又统一,人修炼 无非就是利用这个矛盾和统一,找到它的共性,然后去张扬它的个性那才行。 你没找到共性,你盲目地去张扬个性,到最后,你就被自己的个性所限制。而且你自己甚至把自己扼杀了,你还不知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德经》

刍狗的由来

不必说,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想必都听过。
但理解它,却不是很容易。需要先从刍狗下手。

刍狗,就是祭祀用的草编的狗,刍读chu二声而非zou。“刍狗”就是扎草为狗形,疾疫时用于求福禳灾,此时要文饰妆扮一番。祈祷之后,侍祭者可享用祭品,而刍狗即便弃置,人踏车轹,随后就将它当做柴草,一烧了事。我们看汉、魏、晋文献中的记载,就可以明白。《淮南子·齐俗篇》说刍狗和土龙刚刚做好的时候,用青黄色来文饰,蒙上绮绣,缠着红线,尸祝穿着纯黑色的祭服,大夫戴着礼帽来迎送它们。等到用完之后,土龙不过成了一堆土壤,刍狗不过成了一堆草芥罢了,有谁看重它们呢?用时显贵,用后废弃,天地万物,莫非如此。
有了刍狗的基础,于是整理出三种对老子言的理解,如下:

1)天道任自然而已,并不加惠于物。而万物各自有所用。只是让万物如刍狗那样走完自己由荣华到废弃的过程而已。
2)天地滋养着万物,不会说自己多么仁厚,不求万物用草扎成的狗来表示祭拜他。所以天地不言仁,不争仁,滋养着万物,不求万物回报他。人也应该有此仁。
3)天地之间找不到仁,是因为万物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的狗。圣人也找不到仁,是因为百姓都成了刍狗。所以,后面“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听多了仁的说法,不如心中守仁。

其实理解的关键在于“刍狗”的词性。如果是中性词使用,那就是一个祭祀用的物品,和土龙一样。那就是天地和圣人都不要求仁厚。
如果是按贬义来使用,那就是第三种理解,有悲观和绝望的成分。而如果“刍狗”是一种比喻手法时,就是万法自然的取义了。
本人倾向于第二种,因为,老子习惯于“名词动用”,你一定听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此处的不德,是指不要求德行(动词),于是推论,天地和圣人的不仁就是不要求仁的行为。

☼☰☾T

看文章题目一定比较困惑,因为是加密文字。
其中有乾卦和英文,这样再看意思就变成:

日乾夕惕

说到这里,已经有人可以读出整句了,国学易经中有云:

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出于乾卦的动爻九三,意思是:君子,终日都勤奋努力,积极向上,到了晚上便思考明天并预测可能的变化和应对之术。这样以来,虽处危境但没有毛病。
这里有值得玩味的地方,有人认为断句是分歧,分别是:

“夕惕,若,厉,无咎”和“夕惕若,厉无咎”

对于不同的断句,解释就会有不同。九三爻有人认为是暗藏凶险的,所以,这些人把若不解释成好像或者可能,而是变成人称“你”,这样看来
意思变成:“夜晚要警惕,你,仍处于危险之中”。
九三爻的象辞说,君子举止言谈因忠诚而进德修业,能够洞察秋毫,能够高瞻远瞩而守业。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这就是对断语“无咎”的解读。

父亲节的故事

恰逢夏至,日全食,父亲节,周日。还出了一个小故事。

下午4点左右,我父亲微信说,现在北京看不到日全食了,深圳还可以观测到。看到微信后上衣也没有穿,拿起太阳镜夹片,唤了家人一声,就拖上鞋上飞跑到顶楼天台。儿子也迅速跟了上来。果然,已经有两三人在天台看。但他们不得要领。用太阳镜直视太阳是很难看到小牙的。我知道只有用手机反射太阳,同时,再用太阳镜看手机屏是个好办法,这下子,多多首次看到了那个美妙的小牙。有些激动人心。其它人也效仿我们的方式来看这十年一遇的天文奇观。但我们来晚了,已经是日偏食的复圆阶段了。


fqj_20200623140241

fqj_20200623140334

fqj_20200623140406


非常开心能和孩子,老婆拥有一个共同的,有关日全食的记忆了。当回到家里,记忆也被拉回到N年前,自己正和多多一样大。无聊的下午,爸爸也说有日全食,可是怎么也看不到,没有墨镜,找了有色玻璃看,最后有人说,用水盆来反射,于是打了水,果然,这下子看到了。原来太阳和月亮和地球有着如此的约会。也是父亲点燃了一颗未来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如今,父亲老迈,而我不在身边,可是又是他让我们天涯共此刻。
思念父亲的心情,也一直持续着,其实并不在意今天如何过的有意义。但一件小事却让我重新审视对多多的教育。多多9岁,三年级,作业多,每晚效率低,几乎磨到9点多,才能收书包。

睡觉前,我已经上床,多多离蚊香近,于是让他去打开。可是,小儿一心玩乐高,回复让我自己去。我执意让他去,同时又灌了些“鸡汤”。如何为孝,我又如何做一个好儿子的。如果是他爷让我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我一定立即执行。最后,我也搬出了“今天可是父亲节”的话束。结果是让人失望的。我当然很生气,但高情商的我,不会出手,但是基于他最近的表现,我决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我最后一次警告他,“首孝悌,次见闻。做不到孝,学太多知识也是没用,快去执行点蚊香,不然你就会后悔的。”多多的性格有点倔。所以,我跳下床把他的书包清空,把书本放到我上班用的包里。并告诉他我的决定,即明天周一不让他上学了。作业也不用写,反省一天,帮助妈妈做家务。虽然,他知道我来真格儿的了,他表面平静,但我的举措是撼动了他。他知道我言出必行,于是,去讨好他妈,告诉我的决定。当然,已经没有用了。虽然期末考试快到了,缺课会让他落下很重要的知识。但我真的认为,学校只是解决了教育的一部分,而重要的德育,还得父母亲自来。妻子也支持我了。第二天,是漫长的一天,老婆在家里和他斗法。上午的时刻,他的脾气还挺硬,让他下楼锻炼他坚决不去。到了下午,据老婆反映,他开始配合了,帮做了很多家务,甚至还炒了两盘菜………。

于是,这篇文章又成了我的教育日志。要说禁足小朋友在有人权的国外可能是犯罪,而且,我知道此策虽好,但不能持续。但让他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后,抄写《弟子规》。他无法拒绝,并且,能再次回到学校,应该也会珍惜读书机会了。


fqj_20200623140417

fqj_20200623140431

80后的40岁

再过几个月,80后的第一批“一支花”将隆重上岗。

再过几个月,年代星球上,生活和居住在80区的人们将迎接第一缕曙光,能率先观测到这一“百年不遇”,“一生一次”的奇观的是出生在1980年人

再过几个月,盛大的,持续十年的大型原创征文比赛将拉开序幕,征文的题目要求是:不限篇幅长短,不限文体语言,只要与80的40有关系即可。大赛组委会将在未来十年内评定论证,并在“知天命”节点给予颁奖。

没错,我是在夸大某个时间节点的意义,但纵观古代至今,明月,思乡,秋凉,蝉呜……,贤可往,我亦可追。80后们用你切身的纪念,不为名利,只为共鸣和情怀。赵雷会不会给四十岁的女人再写一首歌不知道,但可以确定每个喜欢文学的都应该留一篇与自己不惑之年的小文。再看了《飞驰人生》后,我这只小花,更有表达的冲动,开始表演吧。

相比于其它年代,80后文人算是寥寥的,这事实上有些必然,80后是一批社会主义生产线的产品。没有了“大江大河”的背景。让他们用想象的经历和情感去打动有真实经历的前一代人?还是给眼球经济下,读图时代的后一代人描绘他们懂的东东?有点玩笑吧。
但我坚信如果我们80后作家坚持写作,20年后会有一茬文人。最近,韩寒,刘慈欣比较火。他选对了方向。写生活的好作品都是需要根植于自我的经历的。PK老江湖?况且上一代的老革命没有交班的意思。而科幻是他们早早放弃的领域。而城市化的人们,又最想抛弃钢筋水泥去看看外面空间和宇宙。流浪地球很不错,点赞。

当今时代,每个擅长悟的人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性。然后换钱,然后欺世盗名,再放任自我,沉沦在圈里。当然后半句是我style的,能习惯最好了。青黄不接,百废待兴,困兽犹斗。庆幸80后是过来人,但需要反思浮躁的过往。近日,偶得我太爷爷的一本线装书,实在是感叹先人之用功。毛笔小楷,隽永秀美。同时,书中的言论也尽是国学经典。以下摘录一二吧。

兄弟同胞一母生,祖辈遗业何须争。
一番相见一番老,能再几时为弟兄。

宝珠玉不如宝善论,珠玉有毁也,而善为至宝……

这块我还特意严谨去百度上找找,只看到一条是如下:

【晋商家训】
宝珠玉不如宝善,友富贵莫若友仁。——语出灵石王家大院楹联。

异曲同工,这也和犹太人教子的价值关一致。生命为善,钱财在外。妻子也把线装书页页扫描,让它成为育子利器,精神支撑。看来太爷在点拨我宋家为数不多的男性文化人。说到这里,清明将近了,愚孙回乡亲上坟时,一定多叩首,望你九泉含笑知。
震撼先人用功,吾辈岂做蓬蒿人。

读了些大家的散文,花草物事皆入文,信手拈来,最多是喜欢看他们讲童年,而我们总是感叹,为何他们讲起琐事有趣,难道是我们没有经历童年,没有经历贫穷和旧中国丰富的发展阶段。这都是给自己找的借口。在我们记忆的沙砾中一定也能找到宝钻,只要80后用心去再次经历,二次曝光和再发酵。重要的是放下手机,先拿起笔。

人生整明白后,就是一过河小卒,就是投石问路,就是一个C语言的指针,指向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看似君临天下,实则冥冥注定。说“不惑”,古人有点戏谑了。因为这时的大叔是最可能“自惑”或“被众惑”的时候。心大之人,就拿不惑两个字来快刀乱麻,痛快的与自己平合,与世事不争,与青春告别,做点自己喜欢的,想做不敢做的事。借用高晓松的书名《我们终于老到可以谈谈未来》。
40岁的人能在独处是幸福的,也是无耐的。有些人在乱中寻找独处,有些人被逼,风欲静而风不止,欲养恩而亲不待。独处是前提,有悟,则喜。而悟是一种需要不断修炼的能力。每个生命经历40年,都值得喝彩和聆听。这时,我姥要听到这话,一定笑话,她都快90了,我有啥出奇的,也对,低调点,回头带礼物给她。文化革命时,还有人提出过了60就要处理的言论。所以,40岁再不醒就可能要长辞了。

动物世界里,赵老师总会给成年的角马,羚羊,狮子更多的磁性解说,因为他们才能代表草原的生活状态,他们是统计数字背后与我们共享天地的生灵。说到数字,渐渐的娱乐场所的出勤率40先告别了。夜太美,尽管再危险 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反正大叔我看球都要考虑,更不能摇晃红酒杯,暂时霸占嘴唇像染着鲜血的皮囊。当然,即使偶尔去玩一二次了,也更肆无忌惮。就像40岁的男人在大街看到PPMM,眼光会毫无保留的赤热,不眼软,但君子赏美不上手,更与猥琐无关。只是看透了女人的心理。她们精心打扮,我们顺水推舟,即使擦肩后,MM白眼,嘲讽,但她们心里是窃喜的,心情也好上几小时。这就是40岁带给我们的能力,鉴赏人的一套技法。别说大于40的你没有,可能水平比我还高,不善表达而已。

40岁还有一项技法—现实。在商场,看到喜欢的东东,问问价钱然后一笑而过。理个发都要在40元以内解决,的确,太多的装饰对现实的大叔没有意义。当然,我保养的还可以,顶上发,发际线,眼角纹都控制好好。大叔做的更有意义的事是让孩子和家人过更好一点的生活,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我爸,这是好事。记得很久以前春晚有个小品,夫妻开早餐店,收了个50的假币,老婆又想办法找钱给了某个顾客,回头向老公汇报了,希望老公批评,可是老公说了句让我坚持看春晚这么久的可爱的话,“我就是喜欢看你缺德的样子!”哈,每个40岁的人,为别人活的意义渐大于为自己活。所有,他们有更强的生命力,更大的决心和韧性。我们已经来不及惑,也不再困惑于那些不值得困惑的人或事情上。

男人40后面往往还有“一枝花”,而我这朵花下还有两个果,老婆还没到“豆腐渣”。古人对此花厚爱,让开的晚了一点,也希望能开的久一点,给绿叶和果实们更多的爱和关怀。
80后,你们过的好吗?青春就酱,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