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与《抓娃娃》

电影《我本是高山》只看到女校长的上级让山区女高中学生分流,我就暂停了,并写下这段文字。因为,我怕我的灵感消失。

办女中难,大山中的免费女高中更难,一个带病的,丧夫的女校长难上加难。但瘦弱的张桂梅做到了。她身体里有着不屈的灵魂和意志。没有围墙,风雨飘摇的校园,一群女娃的命运,山月和山英两姐妹的生死之别……

我把这电影推荐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每一帧都不许快进。

套路是那么的熟悉,海清总是那么的让人可怜。无论是个农妇还是个校长。但我感觉,我们欠她一个奖。我们也欠向原型张桂梅一个鞠躬。一个好女人会改变一家三代人的命运。在当下这个时代,太重要了。“女德”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块基石。

不可否认,《我本是高山》是典型的女性视角,但是针对当下的孩子,是非常有必要受到震撼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苦难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了。随着日子流逝,漫无目的在环环相扣的教育的流水线上,毫无参与感和存在感的任人摆布。 就像我的当年一样。现在想清醒已然没有机会,但这不代表没有意义。因为,上帝让我有两个孩子。也许是看重我不会让他们继续“睡眠”。那么就一起走心看电影吧。张桂梅这个普通女校长,左右了一群女娃的命运。当你能左右孩子的命运时,你还需要什么娱乐吗?因为,最大的娱乐无非是看着鬼变成人或者看着人变成鬼。自己变成鬼那就是别人的娱乐了。

事实上我刚看完另一部电影《抓娃娃》。如果和这部电影一比,相行见绌。两部电影都是好导演,都是极致的做秀和矫情。然而,开心麻花的讽刺是必要的,荒诞是不必拷问细节的,但动机也是纯的。而且,《抓娃娃》的开放式结局也不错。城市中孩子的趣事和僻远农村的故事,就像是咖啡和茶。但用另一个比喻来表达我的推荐吧,那就是前者真的让我笑,后者是绝对让你哭。

所以,成年人的口味就是让你苦的而不是甜。我看一部好片子会经常的停顿,如鸡饮水。但我看《抓娃娃》是一气哈成的。因为笑总是让时间顺畅。 笑只在皮,痛在灵魂。

中宣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

分享女中的誓词: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你不可不知的国运

中国,即将迎来全盛时期。上一次万国来朝,还是唐朝。

中国作为自然,科技,文明,三个方面的中心,以着开放,平等,和平,共同进步的心态,将让世界再次回归到和谐,人类福祉。

阿根廷,德国归还文物,是开个好头了。埃及转移文物到中国,沙特免签,派驻黎巴嫩维和勇士是信任。

谢谢我们的天

感谢伟人高瞻远瞩,感谢先辈替我们打了无数的仗。感谢先圣,确定中国不需要有冲突的信仰,但有正确的价值观。

谢谢我们的地

青藏高原把高温挡在印度平原,接壤处没有争端,接海处航母巡逻。群狼没有下嘴之处。台海已无波澜。

更谢谢我们的对手

西方用双碳概念绑架能源命脉,我们用电车推翻了油车,升级了汽车工业。

西方排除我们国际空间站的外太空学术合作,逼我们第一个拿到月球土壤。

打压我们的芯片,制裁中企,逼我们出了北斗,鸿蒙。

美国是白人的美国,不对,是犹太人的美国。十年前,美国梦,现在,你懂的。

使你痛苦者必使你强大,相信吧,我们的中国永远向前进。

23-24英超有感

冠亚军争夺?没有啥奇迹,都是套路。最后一轮才出冠军的联赛就是好看的吗?

好吧,那四连冠也好看吧?枪手就让你们好看。我有赚钱执照,去欧冠捞金。

看懂玩法了吧,虽然在欧冠里,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资金相当有保障。

拿联赛冠军要三年的话,欧冠冠军枪手要十年。

看看裁判怎么吹的比赛就知道了。

说回联赛吧,瓜帅是不是五连冠就闪了。大概念功成身退。

现在看出来了没,想进前四的队伍,先问一下枪手吧。

曼联没有对外比赛,热刺只是个欧联。维拉的主帅是枪手备胎。

枪手依然第二,但是这一次有些不同。没有主动崩盘,保持着斗志直到最后一刻。

即便是输给了维拉,但让维拉挤掉了热刺。

我一直搞不懂,有些比赛是枪手被逼不能赢,还是真的不想赢?

到最后一轮才确定冠亚,难道英超就真的那么激烈还是故意营造?

每每枪手获得杆位,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悬念”继续。

也是信了让联赛精彩之类骗人的鬼话,也许是淫威。

总之,枪手是怂了,于是,掉链子这件事从不掉链子。

我也无非是吃饱了骂骂厨子。北伦敦开party容易闹大事。

下午狂欢,晚上喝一屯,11点宵禁,第二天周一上班。

英超公司,开始数钱。

ones more

到最后一轮才确定冠亚,难道英超就真的那么激烈还是故意营造?

旅行日记

假期三天二夜

营地过夜

第一天,东江廉洁教育基地,靠近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露营。

第二天,罗浮山旁边的温泉扎寨营地,在一个高档酒店内。高档到有缆车直接到景点。

玩乐

当然就是罗浮山野爬和惠州西湖转悠

清水湖景点也有一个营地。

浮生六季那边听说也不错,但没有去。下次往罗浮山的东北角走,营地是很多,很美。

闲话-老子相关的三本书

《帛书》老子甲/乙本,是更加久远的原味老子书。甲本早于乙本,乙本又早于道德经。

我先抛出答案,再解释原因。

所以,我们现在升维了,《道德经》是春秋末期成书。而老子《帛书》成书于太古时期。至于甲本早还是乙本更早呢? 文章最后揭晓答案。

目录

论点

  • 道德经对母性的推崇不用例举。而太古时期正是母系氏族时期。全书之义,女权优于男权。

  • 帛书甲乙本中,“道可道 ,非恒道”,而道德经中用“非常道”。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恒”字碰了讳,有位皇帝名字中有恒,那么后世要改字。那么这个皇帝的时代就可以界分出甲乙本的年代。而这位皇帝正是汉孝文帝刘恒。所以,乙本在西汉前。同理,甲乙本不用“国”代替“邦”,即不避刘邦的讳。那么甲乙本就定位在先秦了。

  • 有人考证老子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也就是比孔子年长20岁左右。为什么,又怎么可能跑到太古时代去著书呢?下凡的神人也好,得道长生、穿越也罢,总之,我们不去唯心主义论。事实上,老子是周朝的文化部长,负责收集整理当时可见的所有文字作品。同时,也掌管国家图书馆。于是,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断,老子发现太古文字,修改发扬著了帛书甲本,由于文字过于晦涩,在乙本中做了一定的优化,加强可读性。而到春秋以后,有更多人在借用老子的原著来发布新的《道德经》。

  • 有四个人与道德经关系密切。《河上公章句》–河上公。《道德真经指归》–严遵。《道德经注》–王弼。《道德经古木篇》–傅奕。这四位不同朝代的人都先后注释过,所以,也产出了一个通行本。

  • 在甲乙本中,“多闻数穷”,而在现在的《道德经》中却写着“多言数穷”。这恐怕是一个硬伤了。王弼的注释中,也在使用“多言”。这明显在曲解老子之意。而后世之皇帝或者儒生都为了统治方便而改经书。这也是王东岳所说的文化“层累”现象。关于是“闻”是“言”的辩论很多了,但这也好推敲出来。因为,看过甲乙本,就知道了,老子之意是“多闻数穷”。但为什么应该是“多闻”而非“多言”呢?因为,上正文中有提过“囊橐”,也就是风箱。那么大家再去看看风箱的原理和草图。多个进风口,并且风箱的使用就是在“守中”。多闻,然也。

小结

先圣的绝学是共同财富,我们有权加上自己的理解。但也要尊重历史。因为,看似只是几个字的差异,却可以影响出很多价值观的“偏差分支”。严谨是必要的。尤其是文化学者。而我们一介草夫,也只是感觉想吃原汁原味的东东。君不见,宋朝后的文人误国有多严重。所以,大家有必要再寻到根再汲取真正的“国学营养”。

繁城之下—两个认贼做父的少年

如果一句话证明你看过整剧,那么一定是:

公道是条绕远的道。而我也自创了一句炒作的概括:

两个认贼做父的少年成长故事。

注意,好文章也是一篇长的文字。

一个叫花子的逆袭

整部戏事实上很难说陆直是男一号还是曲三更。陆直原本善良,被陆远暴收养后一心待主。只是他的两人是一对从良土匪的主仆。所谓,”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而且这个干少爷成长起来后,黑出于黑,而黑过黑。

第一次成长是陆远暴的当众羞辱。强制磕头,随便认爹,这谁受的了。忠爷便利用了陆直这颗仇恨的”种子“。事实上,当陆家老二来投奔时,这颗种子有着一定的阳光照射。因为毕竟,陆远暴家不是没有子嗣的。那陆远暴只把自己当一个狗奴才,是合理的。而且如果再计划杀陆,又添了许多不忍心。这时,想借刀杀人的陆忠便坐不住了。

第二次成长机会,就是当放火烧陆家后,趁乱杀了陆忠。事实上,这便是陆直的成年礼。学成归来,灭亡老师。陆忠以前自己培养出来的陆直还是那个孩子,可以被控制。是自己扶植的又一个傀儡。为什么说是傀儡。因为,陆忠一直装哑巴。同时,哑巴也是他最好的掩护。这样,陆远暴可以接纳他。当然,如果陆直把自己当师父,也可能一起分享陆的财富或说是那部分公开的。陆忠的小金库并未告诉陆直的暗杀团队。所以,陆忠死前以为,是自己没有告诉陆直自己的金库,是陆直杀他的直接原因。但他们都小看陆直了。于是,小叫花子再次尝试改命。所以,当结尾,大家猜小宝子(知县)到底和陆直说了什么时,就容易理解。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小宝子说:

可能A:你真不应该杀了陆忠。

可能B:陆忠是真把你当儿子的。

最可能C:你不应该教陆忠识字,他的日记里写着你的罪恶。

然后,陆直说:

我就是要改命嘛。(同时拿刀刺死了小宝子)

小宝子,就是小乌龟,二十年后的县令。有人说他是陆不忧。

那是岳铁嘴给误倒的。算命的看到了小宝子伪造的”断眉“,以为县令是陆家二少爷。

还一条佐证,在那个藏头诗中,说的事全是与陆不忧相关的。而且,如果他认出是小宝子,又能有啥理由去提供线索拿千两银子呢。王夫子的死更说明县令就是小宝子,要知道,为他偷笔的好兄弟误死于王夫子的铜戒尺。而仅是仿写个陆远暴的笔迹,却是罪不致死的。而冷捕头和程医生才是都是陆家灭门的主要因素。

也是就是那场大火之后,陆直这只“恶龙”黑化的彻底了。首先,他们暗杀团队明明可以装做救火,却让暗杀团队等着更夫来。因为,更夫,也就是曲三更的父亲,也是他的棋子。冷无疾来了,看到了更夫的诧异,为何一帮人看着火却不去施救?于是,下了手杀更夫灭口。同时,陆直也按住柳十七,不让其对更夫灭口而借冷的手。于是陆直的暗杀团队,多了一个手沾上血的冷捕头。当然,在放火前,让陈旺等所有人去给中药睡觉的陆家人杀死,就是让大家“投名状”。当然,张贵和柳十七就是杀手出身。但陈旺和尤二,却有不同的困难。于是陈旺便掉了链子。没有下手去杀陆不忧。结果留下了未来的隐患。

陈旺,虽然是个赌徒,也是个小人,但心底仍有些良知和义气。无耐智商并不在线。他和尤二的死都是必然的。但尤二虽是个厨子,但是事故。吃饭中听到杀陆远暴的计划。与其日后被算账,不如主动入伙。还能分些钱。最后,自己如愿当上了老板。但陈旺,在得了钱后,依然称要养老母,不离开镇子避风头。而且还挥霍钱财,这明显触犯了团队利益。成为暗杀团队第一个下线的,河中之鬼。

曲三更的公道

那场大火的发现者,也就是曲三更的父亲。在陆直的阴谋下,被冷捕头只好杀了。同时,这个捕头也就对曲三更一家抱有了很深的歉意。在后面一直照顾着我们主角。可谓是形同父子了。事实上,第二集,林美女就已经把曲三更师傅被杀的线索告诉了曲三更。因为,林虽然是冷的相好,但是依然在陆直的监控中。这也是她最后被杀的原因。那个青楼的老板就是陆直,也就是薛举人。所以。当林姑娘把首饰给三更让其给遗孤时,让三更说是薛举人的家里人欠他师傅的。这样便可让冷家收下妇人的首饰了。当时,三更就应该查一查薛举人这条线。所以说,这部电视剧的细节拉满,绝对精品。

曲三更的父亲没了,感情就完全倾注在自己的师傅身上。而冷捕头也是一种赎罪的心理。所以,认贼作父亲是被动的。而对比于陆直认陆忠为爹时,是一种计谋。也可以说是求生的本能吧。是一种主动行为。是伪装。所以,后面杀陆忠时,陆忠并无任何的防备。作为一个江湖高手栽了,原因就是陆忠太信任陆直了。陆直教了他识字,他给了陆直生的希望。但两者之间,也只是瞬间的温情。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都不用话聊斋的。都想利用对方而已。文化人拿起刀才是最狠的。

剧情到了后期,主角的风光基本上被县令和陆直盖住了。甚至是宋辰。因为,公道这两个字,需要计谋,权力,牺牲。而曲三更是见证者。他没有能听到林妈妈的直接口供。所以,他的报仇对象是谁,有点茫然。一切的经过,可能只有县令的后手中才可以昭雪。县令用鱼死网破的目的,写好了遗书。同时主动靠近杀手以及陆直。这样,只要陆直出手,不用证据即可将最后一个大鱼收网。完成了自己的公道。还救命恩人陆无忧,陆家一个公道。

曲三更面对陆直时,并不存在直接仇恨。因为,陆直知道自己没有杀三更的父亲,也没有杀同党冷捕头。这一点,学忠叔学的完美。夺财没有官司,杀人没有证据。

这部戏的主旋律,就是公道。你可以看到捕头不像捕头,勾结黑道,出轨。医生不像医生,主动害人出毒药方子。老师不像老师,体罚学生,没有勇气承认错误。这不像其出现在的社会吗?

国学的经典却是负能量中的一抹清流。小宝子拿到金块做的论语,践行了道义。三个年轻人对着孔子像忏悔。这些是导演的救赎,是我最喜欢这部戏的理由。

中东冲突-没有无怨无故的恨

世间是有无怨无故的爱的,那便是善良。它既不是国际舆论和媒体报道的善良,也不是放下屠刀。

而是采(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受尽苦难的民族终究拿起了枪,有了地盘。然而,应该知足长足,知止不殆。

犹太人是聪明的吗?当然智商是绝对高,但情商呢?

曾经的受害人,变成侵害者,或者又变成受害者,那都不重要,因为,你仍处于“害”的旋涡。

不管你手上的血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中国围棋的好徒弟,截断对手的大龙,然后分而治之,再隔断,灭其气。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那就去看中东的地图吧。二十年的对比。巴和以打一架少一圈土地。为什么对华沙敌对而对东部友善?

因为,华沙没有再缩小和分拆了。

巴的儿童锐减,十年后,打仗的胜率没有,白奴的时代就不是油画作品了。那么清醒的巴人,又怎么会让以的女人可以孕育呢?

谁都有弱小,再让道德经的话来共勉吧,谁的集团中都有弱小,妇女和儿童做出着最大的牺牲。人性泯灭之时,心灵就会释放出野兽!

知其雄,守其雌。

为中东的亡魂悼思,为那里的人民祈福。在此时此刻,阳光明媚,但有人在嘶叫,绝望和哀嚎……

感谢圣贤,早早确定了中华民族的正确的价值观,用东方智慧引导着文明复兴。

感谢毛主席,给中国没有强敌的外围。

感谢佛教,不伤害人且没有等差的爱,温暖和治愈着世人。

基督教的上帝今晚无眠!

兄弟无间

这条线是相当重要的,几乎是大厦之地基,帝国之鼎器。

在清末的官场中立足相当困难,看过刺马案或者看过投名状的小伙伴一定有感触了。主战派,主和派,维新派,光绪派,慈禧派。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此为说法一,说法二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前两个都称得上是乱世出枭雄。当然,太平盛世也轮不到他们的布衣出身。一个笨的可以,曾公七次才考上了秀才,左公三试不第,这种出身到最后也能入阁拜相,实属乱世所赐。而后两位就算得上学院派的,都喝过洋墨水,面儿上人,都是非内战出名,主打外交和建设。下一篇专门讲曾和左的佚事一二。

回头说,两位打硬仗的硬汉或说是老炮儿。他们都要依靠兄弟。当然,有血脉相通的仅有曾公。左公的兄弟,不用介绍,胡雪岩,红顶商人。经济专家。但后来如何了?胡被皇帝抄家时,左公却不知所踪。是避谦,是有意?打人先打狗。想弄左宗棠先拆了胡雪岩。对比之下,这里就不及曾国藩与曾国荃了。多少人想着离间,厚黑这两位兄弟。处处凶险。

国荃莽撞有余而智略不足,当初,要不是曾公劝他多读书,要顶住压力不要南归。曾国荃也就是湖南田间一伢儿子。

此处就显示出血脉相连,而且还亲密无间的“家族优势”,要比左公的“集团优势”更加稳固。我们慢慢道来吧!

劝诫读书

曾公在家书中最多的就是劝学。四弟,九弟要经常写文章传阅给曾国藩和其父,由他们来审读,并给予评价,家族男丁视考取功名为第一要务。

端正思想

不知道曾国荃在北京的各种不适,除身体外,是否有官场外人排挤和煽风。想必更多是一种对兄长曾国藩的一种“不服气”。可以理解为青春期的叛逆吧。

当时,湖南来的京官,都是弱势群体。人数少而且没有上应。在官阶的低层,俸禄自然不够养家,书信在道光二十年左右,老家的债务算刚结算清了。曾国荃也可能是感觉到混下去没的意义了。自己又三天两头闹头痛脑热的水士不服。这种情况下,曾国藩真是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且看摘录如图:

好个兄弟匪他人,唯兽有狼狈。贬义?用在这里全是合理和完美。

让我这个独生子女,羡慕不已呀。

曾的九弟一直“事史随行”,戎马征战。直至剿灭了太平天国,官至总督。四弟持家有道。六弟曾国华战死,曾国葆也是一代名官。所以,又摘录了家书的与兄弟诗句。

读家书,开始信的称谓是一长串的兄弟名,从给四,五个兄弟写信,到最后只能给九弟,子植写信。你能感受到新人离世的过程。国化战死,季弟病死……长串一点点变短。

曾左不和

晚清中兴的两位重臣一定是曾国藩和左宗棠。四名臣说法虽多,但有两个名字是必须的。就是本文主要聊的曾国藩和左宗棠。但两者同朝为官却相处不甚融洽。

开始的开始,是手下幕僚间互相攻击,口诛笔伐。

因为,两位的战场定位不同,一个是攘内,一个是征外。

但最后的最后,是同心若金,攻错若石,一句晚生左宗棠,在挽联中吐真言。

曾国藩去世时,左宗棠正在新疆为国打仗,但立刻书信派自己在京考试的儿子,拿着银子和挽联去送曾公最后一程。

大臣们都是有点性格的。有刘罗锅和纪晓岚就有和珅。对立阴阳。互相谁也不服气。同室操戈,面和心不和,让后世人说甚龙争虎斗。但事实上,曾和左都是死在任上,为国居功至伟,直至忠死,曾公62,左公73。

两个的共同点还包括:

湖南老乡,且都领导过湘军,打仗勇猛,长寿(以当时人平均寿命来看),仕途都曾遇到伯乐,但读书都开窍较晚。有林则徐的新疆情报和地图,有陶铸的力挺,左才破格录用。至于曾国藩也要感谢他的伯乐胡林翼。湘军正是在两个人的合作中诞生的。

如果说他们愚钝之才也是共同点,可能大家会有意见。那看数据喽。

曾国藩考秀才7次,左考3次。曾麟书(曾的父亲)更是考了17次。

当然不同点也多:

对考取功名的态度,曾公是用力极深呀,家书中没有一篇提到过科举的不好。而左公早早看透了八股文就是在浪费生命,读书是素养,功名则可遇不可求。

在新疆问题上,曾主张和,而左主张打。民族气节方面左公略胜一筹。曾公内战内行,左公外战威武。

打仗一个擅长“结硬寨,打呆仗”的攻坚战,一个擅长野外游击,左公在新疆和西北都是战神。左公带着棺材打仗,曾公带着亲兄弟战斗。

无论是出于自上而下的平衡还是出于自下而上的表演。

敲黑板,划重点。能听懂刚才那句话的都是人精了。试想难道慈禧想看到功臣们不争风吃醋?为人臣者,位高权重者,最担心的又是什么?没有敌手或者敌人隐藏于黑暗中。所以,曾与左,实在是高明。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这两位能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一定是实力大于脾气的。在官场博弈中,不会发生逞匹夫之勇,口舌之快而露出明显的破绽。而斗的凶的是手下的二级人物。李鸿章是年龄小于曾公和左公的。由于和曾公是师徒关系,所以,自然站队到曾公门下,看不上左公的诸多行为。

相同的价值观

这事实也是共同点,只是这个共同点太重要了。所以单独立出来。

左宗棠给过挽联前,在一次家宴中与曾国藩写了12个字。也是现代企业家曹德旺办公室挂了多年的座右铭。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释义大略: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不能怠工,怠慢。敬胜怠者昌。义胜欲者从,用义来控制欲望,也就是反人性,有人跟随,才能领导别人。

同朝为官,两公都是实力大于脾气的。

前言中讲的,曾国藩有十二日课。第一课便是主敬。所以,两位用兵如神的人,对待做事,做人唯一个“敬”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