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左不和

晚清中兴的两位重臣一定是曾国藩和左宗棠。四名臣说法虽多,但有两个名字是必须的。就是本文主要聊的曾国藩和左宗棠。但两者同朝为官却相处不甚融洽。

开始的开始,是手下幕僚间互相攻击,口诛笔伐。

因为,两位的战场定位不同,一个是攘内,一个是征外。

但最后的最后,是同心若金,攻错若石,一句晚生左宗棠,在挽联中吐真言。

曾国藩去世时,左宗棠正在新疆为国打仗,但立刻书信派自己在京考试的儿子,拿着银子和挽联去送曾公最后一程。

大臣们都是有点性格的。有刘罗锅和纪晓岚就有和珅。对立阴阳。互相谁也不服气。同室操戈,面和心不和,让后世人说甚龙争虎斗。但事实上,曾和左都是死在任上,为国居功至伟,直至忠死,曾公62,左公73。

两个的共同点还包括:

湖南老乡,且都领导过湘军,打仗勇猛,长寿(以当时人平均寿命来看),仕途都曾遇到伯乐,但读书都开窍较晚。有林则徐的新疆情报和地图,有陶铸的力挺,左才破格录用。至于曾国藩也要感谢他的伯乐胡林翼。湘军正是在两个人的合作中诞生的。

如果说他们愚钝之才也是共同点,可能大家会有意见。那看数据喽。

曾国藩考秀才7次,左考3次。曾麟书(曾的父亲)更是考了17次。

当然不同点也多:

对考取功名的态度,曾公是用力极深呀,家书中没有一篇提到过科举的不好。而左公早早看透了八股文就是在浪费生命,读书是素养,功名则可遇不可求。

在新疆问题上,曾主张和,而左主张打。民族气节方面左公略胜一筹。曾公内战内行,左公外战威武。

打仗一个擅长“结硬寨,打呆仗”的攻坚战,一个擅长野外游击,左公在新疆和西北都是战神。左公带着棺材打仗,曾公带着亲兄弟战斗。

无论是出于自上而下的平衡还是出于自下而上的表演。

敲黑板,划重点。能听懂刚才那句话的都是人精了。试想难道慈禧想看到功臣们不争风吃醋?为人臣者,位高权重者,最担心的又是什么?没有敌手或者敌人隐藏于黑暗中。所以,曾与左,实在是高明。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这两位能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一定是实力大于脾气的。在官场博弈中,不会发生逞匹夫之勇,口舌之快而露出明显的破绽。而斗的凶的是手下的二级人物。李鸿章是年龄小于曾公和左公的。由于和曾公是师徒关系,所以,自然站队到曾公门下,看不上左公的诸多行为。

相同的价值观

这事实也是共同点,只是这个共同点太重要了。所以单独立出来。

左宗棠给过挽联前,在一次家宴中与曾国藩写了12个字。也是现代企业家曹德旺办公室挂了多年的座右铭。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释义大略: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不能怠工,怠慢。敬胜怠者昌。义胜欲者从,用义来控制欲望,也就是反人性,有人跟随,才能领导别人。

同朝为官,两公都是实力大于脾气的。

前言中讲的,曾国藩有十二日课。第一课便是主敬。所以,两位用兵如神的人,对待做事,做人唯一个“敬”字当头。

拙诚劳谦

这四个字可以高度概括,曾国藩的崛起原因。

拙与诚

不用说他的笨,有个小故事大家听过。说有人来曾国藩家里做客,在门外等候。门里的曾国藩在背诵诗书。背诵后再会客。结果,门外的客人都背诵下来。可曾国藩还没有背成。

他的同僚们更是天天鄙视他,嘲笑他笨。打仗也慢,人家夺城,他修战壕;人家抢功,他写报告。而且报告全篇不自夸一句,全是圣上英明。但这不是诚实,是幕僚的智慧。

诚实,体现在与朋友交往。也体现在日志中记录着自己的诸多糗事。对自己的诚实,才是真正的诚。别人纳了小妾。自己馋,回头又说自己不是个人,如禽兽也。自己审视自己,内省慎独。这是圣人的修炼之路。

劳与谦

即使不自夸,但是战功赫赫也是让慈禧担忧。于是派马新贻空降湘军,结果被刺杀。无耐,慈禧又派曾国藩去查此案件。凶手倒不跑,声称与别人没关系,纯私人恩仇。

曾公深知,太平天国已没,自己又手握重兵,长江以南的大批干部又是自己的举荐和培养。实在是风头盛呀。于是,要求了裁湘军。但是一旦没有了枪杆子,不就是被人搞死的节奏嘛?

但是,自己的培养的干部,可以出师了。为首正是名门之后,李鸿章。根红苗正不说,而且,组建淮军以平新叛乱。捻军也不好打。曾国藩这时没有拥兵自重。把湘军的精锐全都给了李。为了这事,几乎和九弟闹掰了。当时,李鸿章才1500人,曾国藩的这份雪中送碳,让淮军有了政治的种子。这合理合法,而且依然控制着“国家神经”。试问大清谁敢动曾李?

谦虚的另一种体现也可以说是世故。拿下了太平天国不代表可以弹劾督军了,这一点,曾国荃就不如他哥的觉悟了。家书还是到的慢了,估计曾国荃也看了他哥的劝罢书信,但依然要逞勇上书告状,终于吐了官文腐败厚黑的这口气。官文是何许人也,是督军,是八旗子弟,是曾国蕃家书中说的“巨室”。

所以,曾国藩劝弟不要动干戈。慈禧正愁没有机会来削弱曾家的力量呢。谦虚的结果是曾国藩息事宁人没事,而国荃提的官文的十条罪状之后,政府迫于面子,让官文免官了,可几年后,官文又是当上了总督,继续管着曾国荃。人家能继续当官,而骄傲的曾国荃却终于领到了“学费”,革职回家种田了。

要不是曾国藩一直以来,以谦为上。他的九弟早就把恶念变恶果了,败了兄弟的基业。攻下了南京,曾国荃答应将士可以烧杀抢掠。抄了太平天国的家,却打算着抢占财富。为官之道这件事,真不是学来了。师傅已经领进门了,但修行还是要看个人呀。悟性才是众人的短板,牛人的强项。

前言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千年,只出了两个半圣人。

孔子和王阳明,猜的出来。但半圣则为本文集的主角—曾国藩,谥号是曾文正公。能被称为文正的,一定是家国之楷模。他卒年62岁,当时在高位,突发脑溢血,在45分钟内就去世了。

孔子的儒学,阳明心学,都是系统的哲学。而曾公和王阳明类似也是文官操武,救国平乱。但曾又不同于前两者,有着一定的书籍传世。但这不妨碍我们通过书信,或者说家书来走近这位清末的“半圣”。

曾文正公家书,是一部由后人整理的曾国藩与家人往来的书信。本人边读边笔记,用心感受这个更接地气的哲学家。

由于,曾国藩家书的世面版本也较多。本人阅读版本,即李鸿章和李瀚章两兄弟校勘的,由线装书局出版的。边读边记录,这样把曾国藩家书的干货列出来,大家可根据结构再丰富血肉。

家谱

一般来说,私人的书信往来,一定要厘清人物关系。不然读起来生涩。但曾家的人物都可不是无名之辈。他的九弟曾国荃是绞灭太平天国的功臣。他的儿子是著名的外交家。朋友和幕僚就不必多说,虽未体现在家谱图中,但都是往来无白丁。

如图:

诗词

我把书信中的诗词摘录了一下,并自己来用软笔写成书法。

一为效法曾公的修身一二,自己练字;二为真正的体会和学习。

曾公练字,写文学,下的功夫是几十年如一的。有些人可能读过他的《日课十二》

他给自己列了十二条铁律和规矩。这也会在他的书信中经常体现。

本人在读书时,也做了首诗来枉评曾公。抛砖引玉。

如图二张:

日课十二

主敬

敬胜怠,义胜欲。这是左宗棠写给曾国藩的字。当然那是后来,但曾年轻时就已经有此觉悟了。

静坐

曾对浮躁的人一眼就看得出。他的识人术是千古出名的。常用办法是约一批干部见面,然后失约,隔着帘子偷偷观察他们。然后给出的结论,谁为人中龙,历史自有证明。

早起

坚持才是重点。古人言: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湘军每日晨练,少一人不请假,便不开饭。李鸿章想睡个懒觉,曾国藩揩全体将官在饭堂坐等,人到方开饭。这种压力,你敢迟到吗?你敢晚起吗?

精读

曾国藩在读一本书时,不读完是绝不会再看其它书的。叮嘱其四,六,九弟的书信中更是多次强调。

读史

曾国藩让他的弟弟和自己的儿子读《论语》,读《史记》

守本

从曾国荃弹劾官文这件事上,看的最清楚。他明白自己的地位,即便是功臣。同时,与左宗棠的几次沟通也是没有官架子。还有,在家书中,曾已经是官至二品了,但依然,对老家的父母去省官厅严厉禁止。即不让家人为乡亲告状代言,也要提醒他们要避谦。

谨言

事实上,家书中曾国藩是何等的敢说话呀。兄弟任何的懈怠于功课,就直言批评。同时很多都是对周边人员的褒贬点评。但真正的与人交往过程中,却是很得分寸。考察干部时,全是在鼓励别人说话,而自己在听。

养气

一日读书十页,习字百个。不要一时之快来纵欲。交的朋友全是良师。无聊的社交早早推脱。年轻时,曾喜欢吸湖南老家产的土烟。很大的瘾。日记里提过多次,决心要戒烟。最终用了十年,才彻底的完成目标。

保身

这块在家书中体现不多,但由于曾公有藓病。平时对自己卫生很下功夫。饮食和中医都有专门负责。事实上,在打仗军营中,纳了个小妾是为照顾自己的皮肤病。可是,军中良友以为曾国藩是沉迷女色,乱军心,誓言要杀小妾而激励其上进。这又是一段佚事。

作字

临帖百家,四个兄弟,天天互相评论写字。其中九弟最好,四弟最差。雷打不动每天百字。对此,本人也开始练,效仿。采购了一些种类的笔:钢笔式毛笔,科学毛笔,秀丽笔,便携毛笔。但坚持很难。

夜闭

这个也是修正了曾自己的一些坏老毛病。以前,年轻时,喜欢到处溜达。看别人家小妾美,就去喝花酒。自己把这些风流事写到日志中,是可笑,也是对自己的真实。

电影《无名》-情节解析

没去影院看,刚下载刷完第一遍,感触强烈,自己又在网上搜些解析,知道这版本虽然很多情节是被删节了,但领悟应该还是深刻的。我针对自己的一些疑问展开吧。

王传君是否是卧底?

王一博的卧底,大家都看得出来,因为,要抓梁朝伟前,本是想换亮色的领带,但后来又用深色代替。因为,他知道要打斗染血的。还有一个酒壶的细节,梁朝伟无论是饮食和酒杯都与日本人格格不入。而王一博的酒杯却在镜头时间线上变化。从灰色变成了和日本人相近的颜色。预示着信任的升级。 可见,镜头交待了主要人物,姓蒋还是姓汪。

但王传群这人可能是争议之一,我认为他是个极深的卧底。是一个死士。更多可能是也是抗日的。至于是国还是共不详。

如果单凭一个人说什么,就断定一个人的人性就肤浅了。虽然,王传君是一个精明而吝啬的人,这是他所扮演的,无论在聊日本人的罪行还是他要传达出来的价值观都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小人物,镜头两次交待早餐时讨论粉蒸排骨的事情,程导演的意图如下:

1)让两兄弟对比,让王传君来衬托王一博的正面形象,真善美。而让王传君好色,三观不正的形象深入部分麻瓜的心,为后面做奸杀兄弟未婚妻的事情辅垫。事实上王传君做的事只是报纸和王传君的说法,没有镜头交待犯罪事实。很可能暗中保护了王一博的女友。

2)争早餐为二人反目留下嫌隙。也是王传君故意制造摩擦。但没可能是排骨造成的血案。即使是底等特工也应该知道没子弹的枪重量不同。同时,王传君故意把兄弟女友说成是共产党。事实那妹子用美色吸引日本兵后伙同杀人,只能算是低端爱国热血青年。有些网友竟然说那些死的日本人最后进了井里。事实上,二刷你就看到了,那些青年,杀完就跑了。这块我的猜测是,尸体被王传君的一些人放到了井里,并且,编出一个金店老板一家人受日本兵凌辱的故事。最重要的区别是,金店故事死的是一家四口,而井里实际死的是日本兵。

2)早餐时口头交待了井下日本人尸体的故事来龙去脉。这里王掩护了一支武装,可能就是杀公爵的那些开车的人。

3)王对特务工作故意不上心,故意延误时间,也是让日本人对其不满。后期又请假给父亲过生日等。

4)据说他们早餐后,到了现场,发现公爵还有一口气。但是王杀了他,理由是没有尊重他。从这里看王传君并不是纯汉奸的底色。同样,可以参考在《满江红》里敢在众人面前杀金兵的沈腾。这行为才是说明他是岳家军。两个领导事实都在教育我们看人的重点,不要看他们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试想一个混日子的汉奸,没有此胆量的。

5)王传君有意或无意干掉了日本的在基层锻炼的隐姓埋名的公爵。这也是荣耀点,他的牺牲无憾。好过于醉虾中隐喻的那些中国劳工的命运。首先,几个日本人却随意宰割3倍于自己的中国劳工,却无任何抵抗。两条狗都死了,一条是日本轰炸广州机上飞行员的宠物,但是日本英雄叫罗斯福(最后飞机坠海)。另一支是被驱赶出防空洞的残疾狗,被走狗一样的人害死的。而同时在防空洞的梁朝伟却选择了不为自己苟活。

6)上面扯远了,回归到论点。镜片最后,王一博来到了王传君父亲开的香港饭店。试想,凶手光顾自己杀的人家庭。心理上没有点弱势吗?是来做什么呢?一号人物来嘲笑兄弟,还是来忏悔?吃饭后,王一博来到寺庙,更有悔悟的成分了。每个镜头都不是虚设的。王一博终究是想通了。是王传君逼自己走上了真正的潜伏之路。他断了自己的弱点,也就是对未婚妻情感的依赖,只有这样才更是战士。报纸是故意设计,王一博得知女友死时的崩溃,后面的镜头就是王传君。显然,他在做局。

7)所以,王传君的命运却又是注定的。首先,日本人在餐桌上被梁朝伟说成战犯时,气氛相当尴尬。王传君这时要向王一搏敬酒。王一博和日本人一样变脸,毕竟演走狗嘛。没有理王传君。此刻,日本人的杀心瞬间转移到了王传君头上。即便,局势上日本节节败退,而梁朝伟的冒犯也是以自己的身份做底,在表弟面前嘛不宜动手的。王传君此前工作懈怠和在梁朝伟语言冒犯日本人后,又站队错误。这次饭后,王传君就要先赴义了。而以王传君的低级特务地位,他的死只能是决裂后王一博要向日本人交待的结盟宣言了。

说到这里,我基本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吧。

枪是如何到黄磊手里的?

黄磊决定叛变,但性格懦弱,还妄图说服扮演了假夫妻的梁朝伟原配,就是周迅的角色。原本是周迅要拿枪手刃叛徒的,可是镜头一转,黄磊拿到了枪。而周迅全身而退。顾及了感情?革命战士应该不会这么放虎归山,除非她是欲擒故纵。如果按黄磊所说,他夺下了枪,那就更不对了。要知道,黄磊是手有残疾,一看就是个弱鸡,抢枪是不能够的。于是乎,我有一个危险的假设。周迅事实上是国民党在我党内的卧底,更深的理解是双面间谍。他只所以会放黄磊去接头,就是要让自己的老公暴露,但同时又借梁朝伟之手,除掉了叛徒。而的确,梁朝伟在真正看到了黄磊的情报后,选择杀人灭口。而事实上,本应该死两次的周迅,最后在香港喝咖啡,并且,没有和梁朝伟在同一个镜头中,这说明了一点。周迅也归队了。为什么说周迅第二次没有死?第一次解释了,是故意放掉黄磊,并让他拿着自己的枪为信物,让梁发现。同时也是因为,日本人说周迅被当场制裁,而梁朝伟被逮捕。原来,周迅和梁朝伟,相爱相杀,都是卧底高层。但不是对立的,这和风筝的结局不同。周迅虽然也立了功,但不知道,她同时也被利用了。王一博与梁朝伟这场戏就是让周迅目击。梁朝伟不让周迅开门并目击到王一博,是在保护爱妻和王一博,让他们都可以继续潜伏着。二人打斗实质是利用周迅来反间,周迅会向日伪汇报整个过程。

梁朝伟最后是死了没有?

虽然镜头交待没有死,但真正的历史相比有些理想化了。在寺庙中,王一博流泪,梁在拍他的肩。这块有忏悔的成分。可能,希望梁还健在,这是王一博的想象。

如果,梁没有死,那么同志们,再看一眼,最后,梁朝伟驻足在蛋糕店门口,看着多层心的蛋糕。面熟不。对那个是重情谊的代表,一个苦尽甘来的希望。这个结局是意味深长的。要知道,梁朝伟私自放了江疏影,并没有执行枪决。即是江是中日混血,并还唐表弟的人情,也可能是自己被江感动的怜爱。同时,江的重情义,也给了梁日本要人在上海居住的重要情报。那么,梁和江会不会在一起呢?路过买一块蛋糕给新任老婆吧。

关于公爵之死正序的时间线?

公爵当小兵在基层锻炼,却被劫杀。这直接导致汪与日本的合作分裂。这不是偶然的。日本在上海要人录在起作用。这里的蛋糕最终是传给了周迅,所以,周迅放给共产党的是真货,双面间谍的她给了敌人一个“机会”,获取情报的机会,就是黄磊这个有情报的鱼饵。当然,让梁朝伟暴露也是功绩。一人牺牲,二人潜伏了。

好喽,这就是我一气呵成的想象力。欢迎交流。

一句话证明你看了《无名》:视死如归的狗是罗斯福,有名的。底层的狗,不在笼子里吃人的看门狗。纯白的羊,水泥筒下的农工,碗里的醉虾。

一句话证明你懂了《无名》:一人牺牲(暴露),二人潜伏,三条刍狗,四个派系。

Opencat-优秀chatGPT的客户端

下面就是介绍一下,本人撸这个猫的过程。

先展示下用户体验吧。

首先,我已经注册了api key,同时恰好本人又有一个国外主机,那么方案就是用socks协议的代理服务器方式来使用chatGPT。

那么,下一步是选择客户端,由于工具众多,但好用的自然会值得推荐。于是下载了opencat这个app。事实上它要求macos是v13的,所以,还要升级macos。

下一步,在opnecat中配置好key。验证成功后就聊天上问题了。可直接访问chatGPT感觉一样的。

还有个生成图片的功能。

注意,有两个维度的代理需要弄清楚,一个是操作系统级别的设置。一个便是浏览器级别的。

本人测试,两处都要设置,方可顺畅。

这是其它配置。

事实上,浏览器层面使用代理则是用于直接访问chatGPT网站的。此处使用是为了测试IP是否已经科学上网而已。在chrome上可以配备扩展(插件),推荐使用Proxy SwitchyOmega。

有人说可以本地用,但根据测试,如果IP是国内,会发现请求时多数是超时的。这和一些帖子的介绍不相符。本人也未测试opencat的手机版本。

所以,本人一般可以开着代理,反正看国内网页时就插件切换喽。

我爱揭棋

介绍

本人也是偶然点击了app中的揭棋,慢慢玩起来,并越发喜欢,并不断摸索,有些痴迷。 为玩出一点文化味儿,本人献诗两句赞美揭棋。
  • 棋棋不器步步新,
  • 局局不同招招举。
  • 棋逢知己千盘少,
  • 风云变换戏(系)人生。
人生有时也是这样,千古无同局。你需要理解何时成为器,何时要君子不器。
号称揭棋是一群广东人在喝早茶时候创造出来的,是基于中国象棋的新玩法。
顾名思义,棋子揭前是无身份的,不是车马,但放在车马的位置上时,此棋的首次使用就按位置所在的身份出第一招,然后就反转过来,再以正面的身份开始,注意,相和士是可以过河哟。,玩的就是应变,不再是“当头炮,把马跳”了。
揭棋规则如下:
玩过象棋就知道了,让软件教你下就成了。让电脑去执行细节规则。
优点如下:
1.趣味性更强,适合广大棋迷同台竞技。
揭棋是四分靠运气,六分靠技术。暗子的存在,使得揭棋的偶然性和趣味性大幅增加。由于增加了随机因素,在对局数不多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爱好者凭借运气好可以战胜在常规象棋里无法战胜的高手,这样象棋的覆盖面就可以扩大了。
2.攻击快,棋局用时比中国象棋少,更适合现代高节奏的生活。
由于两个士和两个象可以过河,相当于增加了4个马。而且可以同时存在明的车、马、炮和暗的车、马、炮。双方可以用于攻击和防守的棋子都大幅增加。而且为了翻出车等强力棋子,棋局的节奏比中国象棋更快。
3.和棋少。
中国象棋存在战略性和棋、消极和棋,而且往往是使用一些耗时间,耗耐心的套路,让棋局观赏性下降。而揭棋不容易和棋,这也是揭棋的优势。
4.目前如果使用app玩,是有可能碰到人工智能的。但如果是跟人对弈,作弊可能性不高。微信好友间玩可以建立房间,然后邀请一起玩。

建议玩法

线上app

多乐象棋
本人使用的手机微信小程序,同时它又有app支持。macbook也能找到多乐游戏关键字。 主要有两个功能:
揭棋测评,是和网络用户对战。赢有加分升级,输有减分降级。一般来说,5级以上者,都是比较厉害的高手。7级的选手就不多见了。本人在多乐中的昵称是“头号选手”,不才目前6-1级。 期待有高手加V,约战。 18600499388
练习场,用于建立房间,可以邀请微信好友来对战。
腾讯天天象棋 也是很好用的,腾讯技术值得信赖,曾经组织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比赛。

线下

这年头,家里还有象棋的是不是都落了很厚的灰尘。人都退化的不愿意摆棋了。随时随地手机联杀一盘。 当然,你依然喜欢那种拿棋的感觉,就用以下三步吧。
第一步,当然把两边老将拿出来,红和黑分两边并扣过来。(如果两面有字的棋就被排除了,包括棋子有特殊记号之类的)。
第二步,就像麻将一样,把红棋打乱并随意摆放到棋盘喽,因为不知道棋子的身份,但我们知道棋盘中“军马相士将”的顺序。黑棋也一样处理。最后把第一步的将放在将的位置。只是两个将是正面向上可见身份的。
第三步,开战吧。

题外话

任何的游戏都要注意不要沉迷,揭棋的运气成分会让人有种赌博的吸引力。所以,希望大家在身心健康的前题下,调剂生活,寓教于乐。

以往推广活动

本人的视频号中有些教学讲解。可以搜索视频号ID: sphctYpniEmapUW
或者扫码关注:
http://www.gdchess.com/XQData/
http://www.gdchess.com/Article/List.asp?ID=16526

焦虑与佛学

佛教的主要历史大事包括:释迦牟尼佛出家修行并创建了佛教(约公元前563年至公元前481年);佛教传入中国(约公元前2世纪);西汉阐扬佛教(约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秦汉皇帝大力推行佛教(约公元2世纪至公元3世纪);中国佛教的盛行以及其他民间宗教的流行(从公元4世纪至8世纪);唐朝佛教盛行(约公元618年至907年);宋元明佛教朝代(约公元960年至1911年);现代佛教(20世纪至今)等等。

当今,佛教的主要分支有四大宗派,分别是:大乘佛教南传派、大乘佛教北传派、小乘佛教律宗和无上乘佛教禅宗。

佛教是一种宗教信仰,它认为所有的焦虑和烦恼都是由于人们对不能彻底满足自己欲望和期望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人们期待他们所想要的东西能够给予无尽的快乐,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能永远满足,这就导致了一种恒久的焦虑感。

佛教中的戒律和修行可以帮助中年人减轻焦虑,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识别自己的感情,从而让他们明白哪些欲望是合理的,哪些欲望是不合理的,这有助于他们减轻焦虑的压力。此外,佛教的修行也可以帮助中年人发现他们的内在精神力量,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

佛学认为,焦虑是由于人们对不能彻底满足自己欲望和期望而产生的。焦虑有时会让人们感到绝望,使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行为的失控。

佛学的基本信念之一是实现觉悟,即找到内心的安宁。为此,佛学提供了诸多修行来帮助修行者进行内心研究,以及运用正念来减轻焦虑。正念是佛学中一种自我支持的健康思维方式,它鼓励修行者审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增强自己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佛教指导中年人要认识自己和改善自我。它敦促中年人要能够把握人生的意义,改善家庭关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求内在的心理安宁,知晓自己的价值,以及研究古老的佛教经典等。这些指导都可以帮助中年人平衡生活,改善思想,解决问题,增强自我意识,提升精神和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度过自己的中年,并走向一种更加心安理得的生活方式。

一些典型的佛教谒句包括:“一切都会自动消逝,不要纠缠不放”,“要保持愉悦的心,不要攀比”,“生死不重要,必须放下”,“要找到内在的宁静,不要让外界的因素影响你”,“不要为物质束缚你的心”,“放弃你的欲望,正念安宁”,“根据现实而行,不要期望太多”等等。

城市人修行佛法,可以选择阅读以下佛经:《释迦牟尼佛教义》,《阿弥陀经》,《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法华经》,《波斯匝经》,《钦陀经》,《道德经》,《心经》,《华严经》,《维摩诘经》等。这些经典可以帮助城市人掌握佛法的核心精髓,并从中找到内在的宁静。

当然,上面部分经书是非都是佛教范畴了。例如,《道德经》就是道家的名著。

佛教规定戒律旨在保护其信徒,使他们可以有个安全和有序的环境来修行佛法。主要的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淫乱、不饮酒、不烟酒、不抽烟、不吃肉、不毁坏物品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戒律,比如,不吃宵夜、不住宿酒店、不使用毒品等。

贪、嗔、痴是佛教中对人的道德行为的三恶趣的术语,它指的是满足贪欲,容易发怒,犯愚昧。贪嗔痴是一种负面的情感思维,它们会让人沉溺于无限的贪欲,嗔恨,和无知中,而没有关注更高层次的生活,灵魂升华和道德行为。

1、立志修炼: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贪嗔痴,看清自己的脆弱,改变自己的贪嗔痴,立志要改变自己,开始慢慢走出贪嗔痴的迷雾,开启新的心灵空间。

2、自律自省:要在每天的生活中做好自律,明确自己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定期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反思,不断去消除贪嗔痴的情绪。

3、放下自我:要放下自我,不去强求,舍弃多余的执着,是自己平和、平常心,修炼自己内心的宁静。

4、正念修炼:要学会专注正念,练习正念,让自己的意识能够完全放下,能够净化自己的贪嗔痴,避免以贪、嗔、痴

金刚经又称《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包含佛教深奥的教理,是佛教智慧和功夫的精华。它装载着佛陀无限智慧和爱心,指明了人们摆脱苦难的出路,也是佛教正信正道的典范。它不仅反映了佛教的核心思想,而且也是一部十分精炼的佛教文学著作。

很多中年朋友或临摹,或诵讼,每日都要静坐,冥想,给自己一份平静和独自的时空。在这里与本心对话。虽然,经书的修炼开始比较痛苦和晦涩。不求理解经文,但求放空和坚持。

佛教讲究慧根。有基础的人可以系统的切入。

但如果平时工作忙,并且没有佛教的概念时。可以修以下两本经。

最适合普通人理解的佛经可能是《楞严经》,它是佛经中最早编纂出来的,也是佛教四大经典之一,讲述了佛陀最初传教之时的事件,使得佛教的理论和思想有了一个明确的框架。楞严经不仅简单易懂,而且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佛法,也是修行佛法的最佳入门经典。

当然,还有一部更白话一点的入门级经,就是《坛经》,又称六祖坛经。

坛经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亦称“伽蓝”,是弘扬佛教信仰的重要指导性文献。它汇集了佛教精神思想,记载了佛陀传教教义、佛陀的经典教诲、佛陀尊重法度的行为礼仪等,是早期佛教徒学习佛法的重要参考书。坛经也是佛教徒们按照佛陀的教诲,构建禅修道路的重要指引。

这是六祖所述,后人整理。六祖虽不识字,但不妨碍其对佛法的领悟,这就是所谓的上根之人。

所以,中年人或者不同教育背景和层次的人皆可学习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2、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4、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5、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6、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7、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8、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9、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11、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2、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惠能《菩提偈》  

14、有道者得,无心者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5、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6、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慧能、持戒、菩萨》  

17、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经典语录摘抄

最后,下面是本人收集到的一些精美佛学诗句,分享给大家。

1、莫思于里发前,已过不可得。在一思于走么对只看,念念圆明。 ——六祖慧能  

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3、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4、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用看为?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来十着。 ——禅宗六祖慧能大发主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5、若言下相可也家,即共论佛义,  若气作没会西才不相可也家,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有心诤,诤即要吃里是道意 ——六祖慧能  

6、若见一切人恶去们还到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生再格,心如虚空,名去们还到为大,故日“摩诃”。 ——禅宗六祖慧能大里如  

7、惠能于以小我主将得法,辛苦受尽,命如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格为象,莫非累她生当下种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把地看水得闻如上顿教得法当下种界十觉看水。教得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国么看水着用看发。一众闻法,欢喜作礼为象主将过之有退。 ——禅宗六祖慧能大发主  

8、凡过小道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过小道,第却走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第却走念离境,即菩提。  (参看《愣严经》中佛垂手竖手和年可喻) ——禅宗六祖慧能大看起  

9、若悟自性,亦不往那菩提涅槃,亦不往那解脱知见。于便外一法可得,把还便如么能建往那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里格可来成、亦名菩提涅槃解脱知见。  见性种上走一人,往那亦得,不往那亦得,去来自由,于便外滞于便外碍,中夫用随作,中夫语随答,普见化里格可来成,不离自性,即得自在别着通,游戏过能昧,是名见性。 ——六祖慧能大每往  

10、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11、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有心可取舍。 ——六祖慧能  

12、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1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14、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15、和而心清净,即是自性是岁如的小。 ——六祖慧能  

16、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17、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着用看发好年能。 ——禅宗六祖慧能大发主  

18、心性本静,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19、在一自见己过,不说得内天如再开人好恶,是自归依。在一须下心,普山气还格为恭敬,即是见性通心着,更可心师将滞碍,是自归依。 ——六祖慧能  

20、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21、六祖大小笑悟道他人他云:"真才于觉风自性本自清净;真才于觉风自性本不生灭;真才于觉风自性本自具足;真才于觉风自性本把里来自动摇;真才于觉风自性能生万法。"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人用而开后能随缘现相,生起种种妙用都远得去如作地空妙有都远得去作地当种性。  禅宗法门说见性成佛,清静自性辨识生出诀。 ——禅宗六祖慧能大小笑  

22、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23、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恩恩怨怨,在言语的触犯讽刺、欺凌纷争的时候,却将一切看成空幻,不会想到酬谢与报复,在念念之中不在追思前境。如果总是思量过去的心念,现在的心念,未来的心念,念念不断,缠绕不绝,就叫做自我系缚。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24、大变云:“诚如所言,汝起以心如虚空,不著空见,还小心用把起碍,动静把起心,凡圣情忘,能所具泯,性相如如,把起不定时也。” ——六祖慧能  

25、把起上大涅槃,圆明来外作寂照。  凡愚谓变象不开了失也死,一那道执为断。 ——六祖慧能  

26、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治疗焦虑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管理技术,家庭或个人咨询,心理评估,运动,营养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深呼吸和冥想等。而事实上,信仰佛教也是一种更加适合中国人的治愈方式。

焦虑久之,会出现抑郁,便是一种更加严重的,病态的,精神上的状态,它是一种持久的消极的情感体验,以自我贬低、缺乏活力和积极性、增加负面思维以及消极情绪为特征。而佛学教人豁达,通透,隐忍。信仰的力量不仅能拯救个体的生命,而能让生命的宽度无限。

人不要过早的通透

子日:“不愤不启,不恲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同时又读到了陈丹青的语录:人不要过早的通透。

就有点感触了。因为,过早的通透让人生本没什么意义这个真理变得更实际。

有时,在教育孩子上,确有其难。一方面希望孩子早日领悟人生,停止玩乐,浪子回头。

但在孩子不愤,不恲之时,家长确好难不去不启和不发。高了说毕竟亲生的,自己的作品……

低了说,这是自己生活的环境,自己的价值观和他们相辅相成。

这不同于和光同尘,因为,子日:子不教父之过。  

你怕不怕,N年之后,别人扔你一句这个,让你众叛亲离!

不要当生活的旁观者,夫唯不争,莫有与之争。作的更好,不为别人,只为取悦更好的自己。

然而,对于通透,我的个人理解可能过于深刻了,或者过于肤浅。

事实上,孩子早悟,也可能更早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的意义。

所以,如果终究要卷的话,早卷好过于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