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知识点整理

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爱因斯坦

目录

1-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即三观)

->1-1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子集是基本要求: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去头尾,加双发。 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如果写全就是:
双全三发一创践

->1-2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宗旨独特的人独立的人发展的人

->1-3教师观

教育教学,教书育人是宗旨,是责任 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学育人,终身学习
双人三爱一终身。
  • 角色转变:两开一促一研究
学习关系—引导者和促进者 研究关系—研究者和反思者 课程关系—建设者和开发者 社区关系—社区型开放的老师
  • 行为转变:重赏助引,反思合作
对待学生—尊重和赞赏 对待教学—帮助和引导 对待自我—强调反思 对待他人—强调合作

文学素养

有掌握和目标,来结构和发现,瓦根找范例、高度发展、全面和谐好斯基巴班斯基最优化、程序要属斯金纳 解释:布鲁姆——掌握学习和目标评价;布鲁纳——结构主义和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赞可夫——发展性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斯金纳—程序教学法 –夏商西周有六艺,春秋自由私学起,战国儒墨显学胜,汉代仲舒独尊儒,隋唐六学重科举,宋代书院四五集,明朝八股文改立,清末终将废科举。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教育知识与能力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全体性,民主性,多样性,现代性,终身性
全民多现身

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主旨是组织方案,时间表,进度安排等。 课程标准,偏向纲要。 教科书,直线式和螺旋式,区别是后者重复出现。

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学性和想性统一 内容础性 考虑现水平和教育现状,大多数用性 知识和内在逻辑要一 与课程协调,有衔
科思基实适统接
教材编写参考的课程标准,是组织活动的依据才是课程计划。

课程评价

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目标评价模式

课程开发

目标导向模式–泰勒原理 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课程资源

显性和隐性可分成以人,以物,以活动为载体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实行级课程管理制度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 密切课程内容与活和时代的联系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

新课改结构

小和初综合为主,高中为分科。

新课改评价

三发(促发展,发展趋势,发展过程)一总(综合化)一分(分层化)两朵花(多样化和多元化)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3.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双基双力,健康观三好 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③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④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的结构

–激(激发)领(领会)姑姑(巩固)用(运用)茶(检查)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广博的知识与才能,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班主任主要任务,工作内容

–生,活,劳,评 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导学生做好功课 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校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 组织学生劳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评定学生操行 做好班主任的计划和总结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标,核,动,风,面,系 确定班集体的目 形成班集体的心 健全组织,培养班干部开展集体活 培养正确的与论和良好的班了解和研究学生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内认态识,外同社家校外部条件 ① 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 同伴群体④学校教育 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识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有效的服 树立良好的样 利用群体约 给予恰当的励和惩罚 值辨析 角色扮 组道德讨论 –演讲(奖)小说定价榜

培养学习动机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的产生 重视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帮助学生确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的归因观–功机两立

激发动机措施

–创设实启,目标期待,反馈动机,归因竞争

成就动机包括,奥苏伯尔

认知内驱力,渴望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掌握,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自我提高内驱力,地位和切身利益,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动力,为了能得到谁的认可,表彰。

学习动机的功能

维持,激活,指向

德育原则

依靠积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因材施教, 教施导。 导性, 疏性, 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行统一原则、 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性与连贯性原则、
–向导致尊,正因极知

德育方法六个

样示范法, 服教育, 实际锻法, 品德养指导法, 自我教养/教育法品德价法,(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品德冶教育法,
–陶评修炼说榜

道德构成要素

知,情,意,行

德育的过程的三个阶段

依从,认同,内化

德育过程规律

不用非以道德认知来开始或开端,而是多种开端的。

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一分为二创条件,提高自我扬优点

中学德育的途径

①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②社会实践活动 ③课外活动 ④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⑥班主任工作 –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感前具形(感受到有钱就会具备外形) 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教学评价分类

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相对性,绝对性

教学原则

科教直发,固序量材,理论联系实际
1)观性分类:实物,模向,言语。 要求:1)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上的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选择语言不滥用
2)发性
–目(目的性)民(民主)主(主体)发(引导调动)问(问题) 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4)渐进
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双基,形成严密逻辑能力教学有系统性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头尾双顺系双点
5)力性 6)学性与育性 7)施教 8)理论联系实际
-易建联运用知识训练乡土教材 –联运练乡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遗忘进程的因素

–人(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才(材料性质,数量,学习程度大小)请(情绪和动机)发(识记方法)誓(时间因素)材料的性质

教育方法选用的依据

①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②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③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⑤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学生,依目标,依内容,依媒体,依自身。

如何才能做好复习

及分分忆多多多

教学中规律统一

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教学研究基本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普通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叙述法:载体是故事,回忆录等 行动法:直接解决问题,how to do 历史法 实验法

认知策略,作用于知识

复述,多感官参与,意识识记,复习多样化,划线组织, 归类,编码; 纲要,主题纲要,符号纲要:流程图,思维导图精细加工,数学中画辅助线,背诵使用联想记忆,牵强附会也OK

元认知策略,自我意识,自我调节,作用于结合自身行为

计划,监控,调节,

资源管理策略,管理和利用资源,作用于环境安排

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管理策略

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流畅,灵活/变通性,独创性

聚合思维

学习心理学,行为学说是要试错

学制

壬寅颁布,癸卯施行(洋为中用),壬子癸丑(男女平等,资本主义),壬戌(633)

教育跟生产力的关系

制约作用:(三约一决或者“规速构方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制约学校结构,制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促进作用: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形式。

教育跟政治经济的关系

制约作用:(三绝一响)决定教育目的,决定教育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促进作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训所需要的人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与论力量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马思背心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景 ②受教育者的身发展规律 ③人们的教育想 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心理辅导

一般目标: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艾利斯认知-情绪疗法ABC理论:1.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因没有完成作业而被教师批评) 2.B:个体对A的信念或者观点;(这里B强调非理性也就是错误的观念,教师多管闲事或者在故意针对我) 3.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所以我很生气与愤怒) 实际上我们的C(情绪结果)实际上是由B(观点)决定,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所谓的“对人不对事”的这种情况,也就是只注意到了A(事件)与C(情绪结果)的关系。那么如果将B(非理性观念)转化为D(理性观念);将C(错误情绪)转化为E(理性情绪)个人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健康状态。 所以在最后我们要做到由A—B—C到A—D—E的转化。

情绪-情感-性格

情绪:喜怒衰惧,道理美, 人格:胆汁-多血-粘液-抑郁 中学生性格特征:两极不稳,冲动暴怒,内隐外露

人格的影响因素

的生物遗传 社文化因素 家庭养模式(专制,放纵,民主型) 期童年经验 自然物理因素 –天自然会教早

古德莱德提出五层次:

想课程(研究机构,专家),式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悟课程(任课老师所领悟的课程),作课程(课堂上实际实施的,体现的互动)验课程(学生真正体验到的东西) –理正领运经

知觉基本特征

选择性, 理解性,背景原因,不同的相 整体性,看图时,会主观组合 恒常性,

知觉皮亚杰理论

–中威逆公 自我心阶段2-5 权阶段6-8 不可阶段7-10 正阶段10-12

知觉柯尔伯特理论

前习俗,绝对权威,服从 习俗,契约 后习俗,伦理

认知方式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班集体形成标志

–健全班风是组织的目标 正确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正确的集体与论与良好的班风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①全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确定班集体的奋斗标 ③建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④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面目两立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开展格教学 ③进行专训练 ④反教学经验 –观微门思 –看别人,看自己,多联系,多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环境+个性+课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料的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 –心系材逻 –新知识+旧知识+心向

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方能状体问 学习调节法 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力 形成适宜的情绪态 丰富学生的情绪验 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

辅导情绪的方法

合理宣泄 注意转移 控制认知 升华暗示

3-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3次科技革命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代表原子能,电子信息技术,航天技术,基因(生物)工程

6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创造;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的发明;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4代发展:

代次 时间 主要元件 体积特点 速度特点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 大 慢 (5000次/秒) 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 较小 较快(几万次/秒) 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小 快(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 1971→现在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很小 很快(几千万、上百亿次/秒)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走进千家万户。

计算机的7个应用领域: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过程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⑥人工智能;⑦多媒体技术。

信息概念和基本特征

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表现形式有: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 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功能:⑴辅人功能; ⑵开发功能; ⑶协同功能; ⑷增效功能; ⑸先导功能。 特点: –高人智网数 ⑴数字化; ⑵网络化; 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处理

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收集 → 处理与存储 → 输出

信息技术的影响

  • 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⑴对科研的影响; ⑵对经济的影响; ⑶对管理的影响;⑷对教育的影响;⑸对文化的影响;⑹对思维的影响;⑺对生活的影响; ⑻对政府的影响。
  • 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有:
⑴信息泛滥; ⑵信息污染; ⑶信息病毒; ⑷信息犯罪; ⑸信息渗透。

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和情感需求。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阶段

1.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 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 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

基础性,综合性,工具性, 实践性
实践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足够的实践,鼓励学生多动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并借此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这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特点相适应。同时,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起点的较大差异性,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运用开放性教科书,采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才能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层次性
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采用分班教学或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等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改提出的人才培养的三个维度,同样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所需要关注和实施的3D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结果性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性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性目标
  • 目标设计四要素:
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也叫的ABCD模式,即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也叫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行为目标的陈述需要四个基本要素,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为了陈述简便,通常省略行为主体和行为条件。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条件

准确的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前提和基础。 保持积极情绪状态感染学生,师生之间形成情感共鸣。 抓典型,树榜样,立威信,使同学明确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追求的发展目标。 妥善处理矛盾冲突,主动承担责任,给学生做出良好榜样。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规则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做好课堂监控 培养自律品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讨论法 创设情境法 分层教学法

法律法规

系列法律颁布实施年份记忆技巧:四师五育六义七人 18岁: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的标志16岁: 招工,单独居住,不予刑事处罚